2025年1-2月中日韩9大机场客流量数据新鲜出炉。东京羽田以1407.42万人居首,上海浦东、广州白云紧随其后,分别以1360.68万、1345.4万人分列二、三;首尔金浦仅331.75万人垫底,国际占比20.17%。仁川机场外向度99.39%居首,成田、关西以84.05%、80.83%紧随配资官方,济州国际占比仅9%。
“去年飞济州岛,落地后发现机场里全是韩国本地游客,免税店排队的也基本是本国人,国际游客真没想象中多。”“广州机场T2航站楼国内航班挤到爆,国际出发厅反而空荡荡的,感觉国际航线还是不够多。”
东京羽田登顶并不意外。作为日本国内航线枢纽,羽田覆盖东京及周边城市群,2024年日本国土交通省数据显示,其国内航线日均起降超800架次,占总航班量的75%,密集的国内网络支撑起高客流。上海浦东、广州白云能冲进前三,靠的是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——2025年春运期间,全国民航国内旅客量同比增长12%,长三角、珠三角人口流动频繁,浦东、白云作为区域枢纽,自然承接大量客流。
首尔金浦垫底则是定位所致。金浦主打首尔市内短途航线,主要往返济州、釜山等国内城市,国际航线仅覆盖北京、上海等近程目的地,2024年航班数据显示其国际航班占比不足15%。而仁川作为韩国唯一的大型国际枢纽,分流了90%以上的国际客流,金浦自然难以竞争。反观广州白云,虽然国际占比20.08%低于仁川、成田,但国内客流基数大(1345.4万中1075.25万为国内旅客),庞大的内需市场撑起了排名。
国际占比的差异藏着机场定位的密码。仁川外向度99.39%,几乎全是国际旅客,这与其“东北亚中转枢纽”定位密不可分——2024年IATA报告显示,仁川中转旅客占比达35%,连接全球120多个城市,成为中韩、韩美航线的重要节点。成田、关西则依托日本的国际旅游和商务需求,2024年访日游客恢复至2019年的120%,成田作为东京的国际门户,自然承接大量国际客流;关西则辐射大阪、京都等关西地区,国际航线覆盖东南亚、欧美主要城市。
济州机场的9%外向度暴露了旅游依赖的短板。济州虽为免签旅游地,但2024年韩国旅游部门数据显示,其国际游客中70%来自中国,而2025年初受季节影响(1-2月为旅游淡季),中国游客同比减少20%,加上韩国国内游客占比超90%,国际客流自然低迷。这也说明,单一依赖旅游的机场,抗风险能力较弱,不如浦东、白云这样的综合枢纽稳定。
国内枢纽与国际枢纽的平衡值得深思。广州白云的排名亮眼,但国际占比20.08%仍有提升空间。对比上海浦东43.5%的国际占比,白云在国际航线布局上还需加强——2024年白云新增的国际航线仅10条,而浦东新增25条,覆盖更多新兴市场。不过,白云的优势在于国内网络的深度,2024年其国内航线通达180个城市,密度远超仁川、成田,这种“国内强、国际稳”的模式,或许更适合中国这样的内需大国。
客流数据背后是三国经济结构的缩影。日本依托成熟的国际旅游和商务网络,机场外向度普遍较高;韩国押注仁川中转枢纽,打造国际门户;中国则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,支撑起浦东、白云的高客流。未来随着中国国际航班的进一步恢复,白云、浦东的国际占比提升,或许能在全球机场排名中更进一步。
机场客流就像经济的体温计,你觉得下季度哪个机场会逆袭?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!
胜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